公共设施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部分,涵盖了交通、供水、排水等多个方面。当面临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,确保这些设施能够持续发挥作用,对于维护社会稳定、保障人民生活至关重要。在此背景下,防灾应急电源作为一项重要保障措施,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公共设施之中。
公交地铁:保障出行安全
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,但在遭遇恶劣天气或电力故障时,地铁列车可能会被迫停运,公交车也无法正常行驶,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。为此,公交公司和地铁运营方开始引入应急电源系统,例如在地铁站内设置静态转换开关(STS),它可以实现在两路电源间的无缝切换,即使一路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;而在公交车上,则加装了车载应急电源模块,当车辆失去动力时能够自动启用,驱动车门开启装置帮助乘客安全撤离。
市政供水:守护生命之源
水是生命的源泉,尤其在灾害期间,清洁饮用水的供应更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。然而,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离不开电力的支持,一旦停电就可能导致水质恶化甚至完全断供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一些先进城市采用了分散式的应急供水方案,即在社区内部署小型净水设备和储水罐,并配套相应的应急电源设施。这样即便是在大面积停电的情况下,也能依靠太阳能板、风力发电机等绿色能源为净水设备供电,确保居民的基本用水需求得到满足。
排水系统:防范内涝风险
每逢暴雨季节,城市内涝现象屡见不鲜,这不仅破坏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,还容易引发疾病传播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,市政部门加强了对排水泵站的建设和改造,特别是增加了应急电源设备的数量和质量。新型排水泵站普遍配备了双回路进线和柴油发电机组,前者可以在一条线路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另一条线路,后者则能在长时间停电时持续为水泵提供动力,加速积水排出速度,降低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。
社区服务:增强基层力量
社区作为最接近百姓生活的单元,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为了提升社区的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,不少地方政府鼓励社区设立微型应急电源站,整合周边资源,为辖区内的孤寡老人、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。比如,在停电期间为他们送去应急照明灯具、充电宝等物资,或者利用社区广播系统发布最新消息,指导居民正确应对险情。与此同时,社区还应该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活动,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,真正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线。
中国大陆
简体中文United Kingdom
English